本網站使用cookies為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大未來林舍畫廊藝術有限公司
  • 展覽
  • 藝術家
    • 縮圖列表
    • 姓名列表
  • 新聞
  • 出版品
    • 畫冊
    • 版畫
  • 關於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MENU
中文 EN
CLOSE
中文 EN
  • 展覽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藝術家
    • 縮圖列表
    • 姓名列表
  • 新聞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出版品
    • 畫冊
    • 版畫
  • 關於

2017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2017 | 09.02 - 10.29
  • Opening 2017│09.02 4pm
  • 大未來林舍畫廊

大未來林舍畫廊將於九月與中國策展人崔灿灿合作,邀請六位中國藝術家厉槟源、李青、秦琦、张玥、赵赵與周轶伦齊聚一堂,推出策展項目「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這是一個區別於以往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它不具備我們經驗中典型的“中國特徵”。它所談論的對象不是中國傳統文明的復興,不是消費主義和商業化對中國的影響,也不是中國當代藝術史和中國中心地區或城市的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繫。或者說,展覽有意擺脫藝術家的國別和地域性,它試圖呈現在國家身份和歷史決定論之外的線索與視野。

周轶伦的繪畫融合了基督教文化、古典藝術的造型與現代體育的運動元素,用街頭式的塗鴉、廉價素材的拼接和十字架,藉由賦予它們相似性,從而構成統一的秩序。秦琦類似於風情繪畫的創作,蘊含著濃郁的、浪漫的異國情調,穿插在不同的民族、宗教和制度之間,提供觀者對異域概念的不同想像。张玥作品將歷史事件以非主流關注的視角,透過數量巨大的手稿,新聞報導,解密的檔案、故事的敘述、政治的分析,給予這些事件全新的、極端個人化的歷史框架。李青的《鄰窗》系列以他者的身份,借用對香港殖民地時期的紛雜記憶,通過繪畫、裝置和影像的交互,重新審視似曾相識,卻又因時空的轉化逐漸模糊的香港。赵赵的《塔克拉瑪干計劃》,帶著100公里的電纜與一台電冰箱,將電纜向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心延伸,在電纜的盡頭,冰箱通電24小時,過程中波折的歷程,使人們想到這片土地上過去所發生的歷史。厉槟源的作品表現在空房前對峙的白日焰火,試圖翻越的沙丘,用身體耕種父輩留下的土地,黃昏走向退潮的大海,表述出現實與時空的敘述。而北京與臺北的兩張風景寫生,描述兩種制度共享一輪明月與星空,觀念穿梭於公海之間,亦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圓桌會議」的作品,呈現了「異域」背後複雜各異的現實,並提供觀者一個異樣而特殊的平等視角。無論地區、國家之間的曖昧和爭執地帶,抑或彼此作為異域的想像、認知與實踐,乃至觀念的自由與限制,這些問題皆為地區性的未來提供了鮮明而又沉重的歷史案例,如何應對民族主義的復興,民主的意義,國家概念的整體話語等,既是對今日的啟示,也是對此刻的回應。只有這樣,這個在臺北發生的中國當代藝術展才具備它真正的意義,才能獲得一個明確的指向。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 圓桌會議─異域的想像和觀念的公海


回上頁
FACEBOOK INSTAGRAM WECHAT YOUTUBE NEWSLETTER
採用全球最先進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建議使用Chrome、Firefox、Safari最新版本瀏覽
 © Lin & Li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