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寧
NT$ 800
2012.08
30 x 30 cm|52頁
NT$ 800
2012.08
30 x 30 cm|52頁
取材於自己偶然、不刻意擺弄的隨手快照,黃嘉寧對於繪畫題材的選擇,並不具有一定的故事預設,或者理想系列的規則,她以個人為載體,處理各種「觀看的經驗」。也許是正在進食中的便當、路旁草地成群的麻雀,甚至是廚房水槽中的廚餘濾桶,觀者總能從作品窺見其生活的靜止片段與個人風格的諧趣。
黃嘉寧從成堆的「經驗」中,將有所感觸者,以油畫手繪成一幅幅靜態作品。並非拘泥於照片影像的如實呈現,黃嘉寧更為關注影像如何透過顏料與畫筆觸感產生的視覺體驗。與照片等比放大的油畫作品中,被手繪強化或者模糊的物體輪廓與光影景深,將觀者引入不同於照片的視點與焦距。例如新作「鈴鐺」,黃嘉寧刻意節制地不過分追求細節重現,而以細膩的光影與顏色堆疊,強調出其作品不同於照片的繪畫性。正如她自述所謂一個「中介者」的角色,在素材(照片)與生成物(作品)之間,不僅是影像的反轉與重製,更是以傳播者的身分,重新對觀者反映著藝術家自我的官能感受,同時建構起當代數位資訊與現代繪畫的對話。
在當代寫實繪畫的路徑中,黃嘉寧成為一種明顯而確實的例外。相異於擬真或重現,轉繪照片之於她而言,更趨近於一種「再閱讀」的感知處理。其充滿個人生活感的選材與作品繪畫性的強調,在在顯示著藝術家對於視覺經驗的論述與挑戰。
黃嘉寧從成堆的「經驗」中,將有所感觸者,以油畫手繪成一幅幅靜態作品。並非拘泥於照片影像的如實呈現,黃嘉寧更為關注影像如何透過顏料與畫筆觸感產生的視覺體驗。與照片等比放大的油畫作品中,被手繪強化或者模糊的物體輪廓與光影景深,將觀者引入不同於照片的視點與焦距。例如新作「鈴鐺」,黃嘉寧刻意節制地不過分追求細節重現,而以細膩的光影與顏色堆疊,強調出其作品不同於照片的繪畫性。正如她自述所謂一個「中介者」的角色,在素材(照片)與生成物(作品)之間,不僅是影像的反轉與重製,更是以傳播者的身分,重新對觀者反映著藝術家自我的官能感受,同時建構起當代數位資訊與現代繪畫的對話。
在當代寫實繪畫的路徑中,黃嘉寧成為一種明顯而確實的例外。相異於擬真或重現,轉繪照片之於她而言,更趨近於一種「再閱讀」的感知處理。其充滿個人生活感的選材與作品繪畫性的強調,在在顯示著藝術家對於視覺經驗的論述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