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尹
NT$ 1,000
2016.10
30 x 21 cm|72頁
NT$ 1,000
2016.10
30 x 21 cm|72頁
「禮物」做為節日慶典的象徵物件之一,當人們期望收到祝福與希望的同時,亦透露出個人內心需要獲得他人目光肯定的深層渴求與自我認同;來自他人的祝賀與關心同樣意味著旁觀者對自我的凝視與未說出口的評判。看似輕鬆愉悅的禮物在個人期望與他人想像的欲望交織之下轉化為意義複雜的載體,承載著人性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最終,「禮物」對個人、對他人來說,已經擺脫物件的原始功能,化為情感的投射對象。相對於「禮物」,細小不起眼的「塵埃」在眾人眼中是欲除之而後快的存在,但它卻無所不在,輕盈的體積能跟隨空氣的流動而到處移動,自由自在地移動、不受拘束。行星與宇宙就是由成千上萬的塵埃所構成,在地球上的塵埃是形成降雨的要件,也是阻擋過多太陽光的屏障。普遍的社會價值觀中,被認為「好」的東西是多多益善,被貼上「壞」標籤的話最好眼不見為淨。然而,世界並非黑白二分、好壞對立,往往是一體兩面同時並存,很難抹煞掉物體具備的各項特質。正因為多項條件匯聚而造就每個物件存在的價值,端看人們以什麼樣的出發點來觀看與解讀。另一方面,各個人事物帶著社會賦予的功能與定位,在廣袤複雜的世界中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久而久之這些都成為一個框架,框住大眾的理解方式與想像,更進而限制人或物件的其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