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界仁 -《 幸福大廈 I 》2012應邀參與多項國際大展
日期|2012.09.29 - 12.311984年臺灣政府宣佈將全面推動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往後的20幾年內,相關法案陸續經由代議制的「民主」程式完成立法。
這些法案不只間接造成無數家庭的破碎,對於1980年後出生的世代而言,更無疑是在他們還沒有任何投票權或未被充分告知相關法案的意涵時,就已先被這些法案「判決」他們未來無論在工作權、居住權等基本生存權上,都將生活於不確定、缺乏基本保障和被迫處於長期焦慮的生命狀態裡。
在拍攝《幸福大廈I》之前,陳界仁先邀請不同身分背景,但都無固定工作的年輕朋友,以詩或散文寫下對其個人生命史的片段感想,之後,陳界仁再以虛構的敘事形式,將這些案例串連成映射當代被原子化後的個體處境。
影片以一棟出租公寓為場景,在公寓即將被拆除改建前,居住其中的失業者、已無任何家人的年輕女子、父親因長期失業而自殺的女同志、父母離異後離家的女聲音藝術家等人,陸續準備搬離這棟公寓;而公寓外,因長期抗議「派遣法」以至疲憊不堪的單身女性、在電腦回收場從事拆卸電腦工作的年輕女工、長期參與「靜默行動」的殘障小劇場演員、因不滿學校教育而於退學後從事「樂生療養院史」檔案整理的女生,以及前來協助獨居老人搬家,卻只見被遺留下的行李,而等不到老人們出現的年輕社會運動者:這些原本互不相識的個體,不約而同地聚集到公寓的中庭內......。
影片的製作方式,延續陳界仁一貫將來自不同背景的諸眾,藉由集體搭建場景的工作過程,將拍片現場轉換成被原子化後的不同個體可以相互認識的臨時社群與場域,以及共同完成這部詩學辯證式的影片。
這些法案不只間接造成無數家庭的破碎,對於1980年後出生的世代而言,更無疑是在他們還沒有任何投票權或未被充分告知相關法案的意涵時,就已先被這些法案「判決」他們未來無論在工作權、居住權等基本生存權上,都將生活於不確定、缺乏基本保障和被迫處於長期焦慮的生命狀態裡。
在拍攝《幸福大廈I》之前,陳界仁先邀請不同身分背景,但都無固定工作的年輕朋友,以詩或散文寫下對其個人生命史的片段感想,之後,陳界仁再以虛構的敘事形式,將這些案例串連成映射當代被原子化後的個體處境。
影片以一棟出租公寓為場景,在公寓即將被拆除改建前,居住其中的失業者、已無任何家人的年輕女子、父親因長期失業而自殺的女同志、父母離異後離家的女聲音藝術家等人,陸續準備搬離這棟公寓;而公寓外,因長期抗議「派遣法」以至疲憊不堪的單身女性、在電腦回收場從事拆卸電腦工作的年輕女工、長期參與「靜默行動」的殘障小劇場演員、因不滿學校教育而於退學後從事「樂生療養院史」檔案整理的女生,以及前來協助獨居老人搬家,卻只見被遺留下的行李,而等不到老人們出現的年輕社會運動者:這些原本互不相識的個體,不約而同地聚集到公寓的中庭內......。
影片的製作方式,延續陳界仁一貫將來自不同背景的諸眾,藉由集體搭建場景的工作過程,將拍片現場轉換成被原子化後的不同個體可以相互認識的臨時社群與場域,以及共同完成這部詩學辯證式的影片。